1951年美军出动大批军力妄想围剿志愿军,但谭炳云仅以一人之力就为大部队赢得了八小时的撤退时间。
根据战地记者李峰著作《决战朝鲜》记载,1951年5月份,由于我国后勤保障不足,再加上部队连续作战已经到达强弩之末,彭德怀决定安排部队后退休整。
这给美军指挥官范弗里特抓住了机会。他立刻命令部队反攻,完全不给我们休整的机会。甚至还学会了志愿军的穿插办法,派出大量精锐士兵穿插到我军后方,破坏公路和桥梁,企图让我们无法撤军。
为了让大部队安全撤离,27军接到命令阻挡敌人的追击。班长谭炳云和他手下的几个战士就被安排在390高地上阻击敌人坦克集群。
展开剩余71%5月24日,谭炳云和战士们到达390高地,并迅速修建起防御工事。经过地形勘察最终选择了一条位于小河和山谷之间的狭窄公路作为伏击地点。
这个地方的好处就是公路很狭窄,敌人坦克必须一辆接一辆地开过来。附近还有一个转弯,后面的车辆看不到前面的路,美军攻击会受到阻碍。
选好了位置,谭炳云就和战士小毛在公路旁边挖好散兵坑,铺上树叶就等着敌人上来。第二天一早坦克过来了,谭炳云希望看清坦克数量,但由于烟尘太大根本就分辨不清。
谭炳云决定先亲身上去探探虚实,就命令小毛掩护,自己则带着手雷接近敌坦克群。他先试探地扔出了一颗,直接炸中一辆坦克。由于没有击中要害,只是造成轻微损害,敌人遇到袭击后,子弹立刻朝谭炳文的方向打去。
谭炳云反身离开,又顺手拉响了第二颗手榴弹,在坦克靠近的时候再度扔了出去。随着一声巨响,谭炳云还没有来得及反应,一颗弹片就砸在他的额头,他当场倒在地上。
后面掩护的战士小毛立刻过来增援,爬起来的谭炳云推开小云下达命令:立刻攻击第二辆坦克。他掏出手雷又朝着第二辆坦克扔去,一阵爆炸之后坦克却安然无恙,并向谭炳云和小毛开火。
谭炳云端着步枪冲出散兵坑希望吸引敌人火力,给小毛创造机会。小毛则绕到坦克后方,将手榴弹扔到坦克底下,坦克履带被炸断。剩下的美军见势不妙就一溜烟地撤退了。
战后谭炳云获特等功一级英雄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转业之后的谭炳文担任过江津县公安局股长,民政科科长,副局长,1991年访问朝鲜,2003年去世。(另一说为2001年7月份去世)。
李峰著作的《决战朝鲜》讲述了包含谭炳云在内的有名有姓的英雄高达二百多个,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在现在吃个桃子都嫌凉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以英雄的思想武装自己,须知中国周边并不太平。
就像军事专家戴旭在为《决战朝鲜》作序时说:我们能有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因为有黄继光这样的人走在我们前面。《决战朝鲜》上下两册60万字,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发布于:天津市